![]() | 望仙橋建于宋代,座落在鎮(zhèn)南燒香港底福源宮前,初為單孔石臺木板橋。相傳以宋代福源宮道人唐立橋望仙得名。過橋至河北岸,右轉沿河道向前即到東岳廟。地址:西塘鎮(zhèn)南燒香港底福源宮前類型:橋游玩時間:建議5分鐘開放時間:全天開放門票信息:無需門票。景區(qū)門票內(nèi)包含![詳細] |
![]() | 圣堂在燒香港北,舊稱龐公祠,因原祀巡按龐尚鵬。初建于1575年(明代萬歷三年),邑人姚綬作記。1674年(清康熙十三年)沈志高重修,改供關帝像,俗稱“圣堂”。1711年(清康熙五十年)重修殿廊,改名靜覺庵,但鎮(zhèn)人仍稱為“圣堂”。圣堂香火最旺盛的時候,許多香客擠不進堂內(nèi),只能在堂外街邊地上插燭而拜。到了春節(jié),舉行圣堂廟會的時候這條街就更熱鬧了,燒香客的隊伍從圣堂一直排到燒香港口。街邊還會有臨時設的飲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燒香港以河得名,從魯家橋到五福橋之間的一條河叫燒香港,港的北岸、南岸街道則由此稱為燒香港南街,統(tǒng)稱燒香港街。南街長222米,寬2—4米,北街長256米,寬2—8米。北街上有圣堂廟,出五福橋有福源宮、東岳廟,曾經(jīng)香火旺盛。過魯家橋,沿南街向前即到墳浜弄。燒香港內(nèi)民居基本保留明清時風貌,小河悠悠,石駁岸里鑲嵌著一個個石河埠。連綿屋宇中一條條古弄前通河后達田,中間曲徑通幽。港北有高街沿李姓大弄、小弄、倪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七老爺廟,亦稱護國隨糧王廟,處于雁塔灣,始建于明代。相傳有一位金姓運糧官經(jīng)過西塘,時值鎮(zhèn)郊旱災嚴重,顆粒無收,路有餓殍,其狀甚慘。金動惻隱之心,私自發(fā)放糧食救濟,災民賴以存活者甚多。而金解糧至京,朝廷追究其事,金以身殉法。百姓感其恩德,特建此廟以表紀念。金排行第七,故百姓稱之為七老爺。七老爺廟內(nèi),前殿是新建的,大門就開在街邊。街南面開闊地就是河埠,農(nóng)村來的或外地來的燒香者可以坐船直接到廟門口。大門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環(huán)秀橋建于1581年(明代萬歷九年),它跨當年的小桐、北翠兩圩,是西塘鎮(zhèn)上最早的高橋。相傳昔日晴天時站在橋頂可以北望太湖邊上的青山。此橋在1944年突然倒塌,轟然一聲,響達數(shù)里,壓死7人。后建成木橋,解放后修成單孔水泥橋,1997年又重建石級拱橋。是從長廊去往石皮弄的必經(jīng)之橋。這里有幅對聯(lián):船從碧玉環(huán)中過,人步彩虹帶上行,描寫了過橋的兩種方式。乘船是從碧玉環(huán)中過,步行則是人步彩虹帶上行了。這副對聯(lián)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傳說,這地方原是明朝一個名叫陸邦的人的墓地,方園足有幾十畝,墳浜弄由此而得名。墳浜弄原長107米,寬5米,現(xiàn)長為209米,寬1—7米,1982年改泥路為水泥路面,F(xiàn)在墳浜弄內(nèi)建造了一幢幢居民和職工住房,居住著上百戶人家。墳浜弄東接五福橋,西接魯家橋,南通南塘橋,規(guī)模很可觀。陸邦墓地的四周都挖有小河浜,上面架著兩座橋。一座叫文庵橋,另一座叫金銀橋。墳墓的周圍豎有石牌樓、石獅子、石烏龜,還豎有一塊石牌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東岳廟在燒香港港北東端,今鳳凰村內(nèi)。宋時原系唐介福、介壽兄弟之東觀基地。1515年(明正德十年),縣丞倪璣始建廟堂,祀八蠟,故更名“八蠟祠”,后又復舊名。民國13年重建。重建后規(guī)模宏大。前后有三進,天井兩側有廊房。頭山門軒敞,高塑門神,進門樓臺面北為戲臺。正殿正面看是單檐山頂,后面看是硬山頂。廟中附祀城隍,每年農(nóng)歷三月二十九日為迎神賽會日,當?shù)孛癖娬埑勤虺鲅踩?zhèn),翌日演戲文以娛神靈,預祝五谷豐登![詳細] |
![]() | 江南橋梁的造型最常見的有三種:拱橋、平橋、折橋。區(qū)分的方法很簡單:拱橋的橋孔呈圓拱形,便利船只穿越行駛;平橋的橋孔成方形,橋面平直;折橋的橋面則呈一字形橫跨過河。安境橋?qū)儆诠皹颍缹帢驅(qū)倨綐,萬安橋則是折橋。站在安境橋上可以將三座不同類型的橋盡收眼底,在其他古鎮(zhèn)實屬少見。此橋位于“明清食代”旁。安境橋立于胥塘河上,是鎮(zhèn)上的交通中心。安境橋原為以前的中塘橋,其前身即老的安境橋。它建于明代,橫跨當時斜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站在永寧橋上可一覽胥塘河兩岸的全景,南望古樸的廊橋。胥塘河狹小成水巷,巷西是仿古一條街,巷東是古老的塘東街。介紹永寧橋是目前鎮(zhèn)上最好的觀景點了。河北岸朝南埭長廊如一條逶迤長龍臥伏在水邊,行人和自行車都在廊下行走,其風味為其他古鎮(zhèn)所少見。河南岸是西街的后面,沿河有高低錯落的民居建筑群,大多為清末至民國年間。大宅的風火墻高高聳起,青磚黛瓦和石河橋盡收眼底。這里的景觀最得攝影家和畫家們的青睞,是他們創(chuàng)作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古鎮(zhèn)在明代以前大戶人家有唐、王、趙、-姓,明以后又有倪、蔣、朱、卜、陸等大戶,故多建有深宅大院。宅深形成長長的弄,鎮(zhèn)上現(xiàn)仍長短不一的弄122條,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條,最有特色的一條露天弄名叫石皮弄。石皮弄是王家子孫兩宅第之間形成的一條弄,墻面由216塊厚度僅三厘米的石板鋪就而成,地面用168塊石板鋪成,全長68米,它最寬處1.1米,最窄處僅0.8米,是王家尊聞堂與種福堂之間的過道。據(jù)考證,弄內(nèi)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所謂廊棚,其實就是帶屋頂?shù)慕。西塘的廊棚有的瀕河,有的居中,沿河一側有的還設有靠背長橙,供人歇息,廊棚的頂有“一落水”、有“二落水”,也有過街樓形成廊棚的屋頂,雖然不同但都可以使商界貿(mào)易、行人過往免受日曬雨淋之苦。古鎮(zhèn)的廊棚總長達877米。其中朝南埭廊棚東起北柵欄,西至來鳳橋,總長度168米,街寬2—2.5米。廊棚從街頭面延伸至河邊,圓木柱支撐著一層斜斜的屋面(即“一落水”)。廊棚為磚木結構,中間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鐘介福藥店坐落在西塘鎮(zhèn)塘東街11號。清光緒十一年(1885)里人鐘稻蓀創(chuàng)設。鐘氏早年受業(yè)于姑蘇名醫(yī)馬培蘭,精于外科兼擅內(nèi)科。100多年來,鐘介福藥店取信于市,久盛不衰。除精制中成藥外,還生產(chǎn)著名產(chǎn)品——八珍糕,融藥理、醫(yī)理于糕點之中。該店坐東朝西,原為三進,現(xiàn)存二進,為二層樓房,硬山頂。第一進已毀;第二進面闊三間,通面寬10.5米,進深9米;第三進面闊三間,通面寬10米,進深7.8米。第二、三進為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西塘古鎮(zhèn)旅游景區(qū)AAAAA 古鎮(zhèn)西塘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,距嘉善縣城11公里。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歷史文化的古鎮(zhèn)。早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,故有“吳根越角”和“越角人家”之稱。到元代初步形成市集。西塘與其它水鄉(xiāng)古鎮(zhèn)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鎮(zhèn)中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,總長近千米,就像頤和園的長廊一樣。在西塘旅游,雨天不淋雨,晴天太陽也曬不到。小橋流水人家是水鄉(xiāng)的特點,西塘的旅游環(huán)境和治安都比較好,民風古樸,衛(wèi)生也比較好,臨河……[詳細] |